2022年6月7日 星期二

論解脫道佛教與「大乘佛教」的關係

解脫道佛教與大乘佛教的關係,可以不精確地區分為以下三種說法:


一、大乘佛教與解脫道不相容說

此說為南傳佛教主流見解,亦是多數原始佛教復興運動的主張,其認為佛教最純正的修行方式,僅有四念處。修習四念處,亦是解脫的唯一方法,大乘佛教的修習,對滅苦沒有幫助;大乘的成就,亦與解脫無關。 

二、解脫道佛教與大乘佛教非對立說

此說如動中禪的一些老師的說法,也可以從《六祖壇經》機緣品推敲出類似的說法。此說試圖擺脫文字概念,認為圓滿的覺性就是開悟、就是解脫,似乎沒有特別區分阿羅漢或佛。唯此說認為非對立、相容的部分,似集中於大乘佛教中的般若經系統而言,或者有認為圓覺經、楞嚴經亦相合,僅不過是用「常」來表達「涅槃」者。

然本文認為大乘的修習法門,與解脫道實在有太多的差異:

1. 菩薩道為眾生而「不住涅槃」的思想,顯與解脫道的目標矛盾。南傳佛教雖教人慈悲,認為慈悲有「一、睡得好;二、醒時有朝氣;三、不會有惡夢;四、受眾人敬愛;五、受非人尊敬;六、受諸神冥冥中庇護;七、不會被刀、毒、火等所傷;八、禪修時很容易入定;九、容光煥發;十、臨死前不會恐懼昏亂;十一、就算生前未得解脫,死後也能往生到梵天」等功德,但不至於反客為主,將「利他」認為是比自己解脫更重要的目標。

2. 大乘不重視四念處的修行,而十分強調布施。

3. 大乘信仰諸佛菩薩,解脫道只皈依釋迦摩尼佛,頂多會請些護法諸天(例如大梵天王)協助處理日常生活的問題。

4. 大乘強調淨土思想,不少法師認為這輩子的目標是去西方極樂世界(少數有兜率內院),但南傳佛教不承認有西方極樂世界,就算有,也非「不生不滅」的淨土,畢竟一切都是緣起法的,只有涅槃才是安穩的歸處。

5. 大乘佛教有「三身佛」的說法,但南傳佛教不認為佛有三身(儘管有部派佛教認為佛曾上兜率天說阿毘達摩論,而讓「幻身」留在人間,但這與大乘的三身佛說有很大的不同),相信釋迦摩尼佛已經入滅,雖然其功德還留在世間,但沒有所謂不生不滅的法身。在原始佛教的觀點下,一切都是無常的,說有不生不滅的法身,似較接近婆羅門教外道的常見。

另,據筆者有限的理解與體會,動中禪的教導,與其它南傳佛教系統亦有分別:

南傳佛教的內觀,是透過專注於身、受、心、法,而見到身、受、心、法之無常、無我、苦的本質,進而獲得能導向解脫的智慧;動中禪的教導,則是透過對動作的覺知,訓練個人的覺性。更直白地說,其他南傳內觀法門強調的是所觀的對象;動中禪強調的是覺知者本身。

三、解脫道佛教非究竟說

此說應是大多數大乘學人,包括印聖嚴法師、一行禪師、法藏法師、淨界法師等大德的想法,在經教上,以《法華經》為代表,認為佛以一音聲說法,認為佛陀教導人們走的是自己之解脫的人,是「小乘根器者」所獲得的見解,而就究竟而言,佛陀要求每個修行人都行六波羅蜜,直至成佛。而解脫道佛教的「阿羅漢」,只是成佛過程中的一個「化城」,那些證阿羅漢的人,終究要「回小向大」,然後成佛。此說甚至認為阿羅漢是佛門的「焦芽敗種」(出自《法華經玄義》。

值得注意者,美國法雲寺的玅境長老認為大乘學人也應該修習四念處,如此可以放下對人身的執著,有利於臨終往生西方。他應試少數鼓勵大乘行者也應修習四念處的法師。 

讀者怎麼看呢?